這個工廠是生產手機數據線零件,每天產出230萬個數據頭,質檢工人,是整個流水線的最后一環,也是對人力依賴程度最高的環節。
很多工廠都裝上了自動流水線,但唯獨質檢環節例外——質檢環節面臨的環境最為復雜,不是單純的機械作業。
比如,這個小小的數據頭,可能有33項瑕疵讓其淪落為殘次品,有縫隙,有裂痕,有刮擦等等。
零件愈小,越考驗質檢員的經驗、眼神和體力——尤其是在精密度要求極高的3C領域,他們必須像機器一樣精密有序,高速運轉。
但是,再冷靜的工人也有情緒波動之時,當他們處于疲憊期或者痛苦期時,質檢的精準性就會大打折扣。
這樣的工作十分無趣,極大消耗工人的身體和心智,一位自殺的富士康工人,曾在詩歌里傾瀉了他的痛苦:
那些低于機臺的青春早早夭亡
我咽下奔波,咽下流離失所
咽下人行天橋,咽下長滿水銹的生活
央視新聞頻道也曾在2013年報道,去富士康質檢部門實習的女大學生,因為長期的加班和高壓,導致經期紊亂。
思普泰克視覺檢測設備“憐香惜玉”
但質檢工廠里的女工,顯然比較幸運——他們的解救者來了,憐香惜玉的——思普泰克
這個名叫“表面缺陷視覺檢測設備”的機器走進工廠后,可以幫助成千上萬的一線質檢工人,減輕大量高重復性、高頻次的工作,提升效率,解放更多勞動力。
其實,用機器智能來代替人工智能,某些外企此前已經有所探索——這是3.0版的自動流水線,依賴的技術是傳統的機器學習。
但由機器學習驅動的“質檢員”,只能在比較確定性的環境下,對人類指定的單一性的兩三類缺陷精確甄別,也就是說“指哪兒打哪兒”,靈活度低,普適性低,包容度低,無法做到對人工的徹底替代,只能做到“人機配合”。
舉例來說,如果外部環境變了,比如光線的明暗變化,陰天和晴天不同的天氣狀況,都要對機器學習的質檢算法進行調試,而一旦產品的外部形態、制造工藝改變了,也要重新調整算法。
“機器學習驅動的自動質檢,需要匹配專業的AI人才,不斷調整算法,落地門檻高,普適度很低”
而思普泰克CCD視覺檢測設備則由深度學習驅動,能夠全面檢測數據頭的30多類缺陷,精準度能夠達到人工質檢員的標準。而且,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,其準確度還會不斷提升,趨近完美。